文章详情

广德226女子分龄组冠军,她说... [复制链接]

管理员 发布于2023-12-12 15:28 466 0

以下文章来源于狮姐玩运动 ,作者狮姐

一年一场大铁,这是我现在喜欢的节奏。


大铁226,3.8k游泳+180k骑车+42.2k跑步,听上去有点不靠谱的恐怖,装13含量顶格,但当我真正完成了半年的规律训练外加比赛后,却有种“今年任务达成”的轻松、失落和不舍。


完赛后的40小时开始起笔,这篇赛记将分为训练篇、赛前篇与比赛篇三部分。


图片


01


训练篇

太长不看精简版:

从开始一天多练瞎折腾,到跟随教练月跑量60-80公里,再到最后一个月推高训练总量,PB来得如此奇妙,恢复如此之快……这是极具“性价比”的一次大铁备赛。

今年是大铁02(首大铁01千岛湖赛记见这里:狮姐首战226,虎头蛇尾的回忆录)。

根据去年经验,运动不断档+训练半年+2个月上量=大铁开心完赛。


一开年,我就逐渐养成并保持了一天两到三练,纠集了几个卷后(Fay,静静,包弱弱,点名,谢你们啊!)跟我一起把月跑量卷到220公里+,点缀了几场春季短中途越野赛,越跑越开心,差点回不来铁三圈。


冬训春训我把【周训练时间】定格在了12-14小时,打下了还不错的耐力基础。


时间来到4月份,我萌生了“找个教练”的想法。


去年,我手握Joe Friel的《铁人三项训练宝典》,完成了自我辅导与训练,并顺利在千岛湖1500爬升的赛道Sub13。今年,我想试试,专业系统的训练体系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、体验和成绩呢?


想到就去做。


我开始搜索、研究、走访、调研(一通瞎聊),HD铁三播客里Mark Liu的采访让我最感兴趣,iMark训练体系的介绍、强生师兄的大力推荐以及2022年他在最后关头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,让我最终决定“潇洒试一回”。


就这样,我开始了规律的跟随计划训练,好处是不用动脑筋了,只需要不断适应与改变自己:


  1. 一周跑步1-2次,月跑量从220降到60-80,9月份上量后,才终于突破120;

  2. 从一天多练变成一天一练+拉伸恢复,9月份才偶尔一天两练;

  3. 只看心率,忘掉了功率和配速;

  4. 一周骑行台训练0-1次;

  5. 滚筒骑行台、8字板和划水掌成了好朋友;

  6. 循环搬砖,搬成了周末常态;

  7. 饮食规律,健康,睡眠变得非常重要。


五月份开始直到九月初,我【周训练时间】基本在10H左右,当九月中的两周突然上量到18H+的时候,适应起来也没想象中的难,包括周末长达7H+的搬砖咬咬牙就吃下来了。


看着训练负荷与耐力得分曲线的抬升,有种“涨功力”的快感。

图片
图片


坦白说,跑量和骑行量相对于去年实在少了太多,游泳的课表变化也很大,只有周末搬砖让我有一丝丝的信心。


面对这次年终大考,更多的是忐忑,以及开盲盒的好奇:我到底会比成什么样?


在此,非常感谢我前后经历的两位教练——严格如新海教练,让没啥边界感不喜欢规则的我在他的威严下还是完成了8成以上的课表;


体贴如小张教练,在赛前状况百出的最后关头出手,给予我专业的指导,巨大的支持和鼓励,助我最终能顺利站上起跑线。


02


赛前篇

太长不看精简版:赛前状况百出,状态下滑,脑瓜子嗡嗡的上赛场。

现在回想起来,赛前真是状况百出:

临阵换帅,手忙脚乱;

咳嗽半个月+喉咙反复疼痛+声音沙哑,整个国庆假期也没养好;

工作的突然变故,对自己情绪状态的影响巨大;

该来的例假推迟让人提心吊胆,特意注射了黄体酮也没奏效,就是不来;

赛前一周HRV始终不平衡,训练完成度低,三区心率都顶不住;

不在状态,各方面准备,包括补给、装备等,出发时才勉强到位,临出门还在等盐丸快递到家;

赛前最后一周勉强睡够了,赛前一天忙碌到9点多才把最终的所有准备完成,紧张之下又失眠了……

 

生活中的意外和波折在赛前会被数倍放大,这才是真正的“赛前综合征”


能与之平衡的,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保持良好的心态,调整出当时的最佳状态,因为永远也不会存在百分百的顺境,一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发生。

 

03


比赛篇

终于来到比赛日。


听教练的话,赛前水果晚餐+比赛日早晨半饱的快碳早餐,让我体验到了多次比赛都未感受过的身体轻盈感。

推荐!

 

图片

VIEW十倍高清防雾泳镜,我的游泳好搭档


游泳段

下水一阵肉搏抬头一看,空姐显眼的粉色跟屁虫就到前面了。跟!


然而,不是你想跟就能跟。


当我好不容易蛙泳调整,休息,渡过惯常的下水黑色五分钟后终于找到节奏,小粉已经快不见了。

 

奋起直追,眼看着距离远远近近就是追不上,尤其第一圈结束前,我还往浮标赶过去,小粉直直朝岸边浮台去了。


赛前一天人家是真试水,我真是试了个鬼

 

第二圈下水时113黄帽子多了起来,一边追小粉一边找黄帽子跟游,跟着跟着515红帽子又来了,也终于被我等来了机会。


跟住一位国际友人,他带着我终于在最后一个折返点追上并超过了小粉。


兔子找得好,PB少不了如果不是小粉的牵引,我大概也不会这么卖力了。


事实上游泳顶一顶,的确不会影响后面两项,手累了起腿,缓过来再继续一左一右保持节奏。当训练习惯了3k+的量,比赛拿下3.8k就没啥问题了。

 

45+46mins,这次实现了游泳段1500/1900/3800各个距离的大PB(千岛湖108mins),给自己打90分。

 

当然,我谨记“开水游泳是玄学”,渣渣菜依然是本色,游泳继续努力

 

骑行段

不得不赞一赞广德骑行赛道:

连绵起伏路串起多变的风景,五圈下来毫不腻味;

赛道边热情的村民与志愿者,总会给你最给力的加油呐喊;

一陡一缓两段上坡,中间辅以连续急转的下坡,恰到好处的调节了骑行难度;

可以埋头输出的平直大道,让人直接把功率拉满。

图片
图片


即使在赛道规划设计、标识布置上有些瑕疵,依然不妨碍此次比赛绝佳的骑行体验。


我大部分都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部署来输出,第五圈开始有点不舍也有点上头,把心率推高了一些,也骑出来比第二三四圈都略快一点的速度。

 

图片


超长距离的比赛,总会遇上一些小意外

码表两次颠落,第三次又掉了,气得我就地取材找根皮筋五花大绑,居然相当牢固直到终点;

第一圈过C点计时器,直接将装着备胎气瓶的工具盒颠掉了,只犹豫了一秒我就放弃了它们,因为颠落的那一瞬间车身一轻!当时就下定决心,就算爆胎退赛我也不带那玩意儿上路了!

 

最终,均心139,踏频67,用时607,完成了174km+1295爬升的骑行赛道,给自己打80分。


骑行退步了,在此基础上却发挥出了水平,值80分。


跑步段

对很多人而言,大铁最让人望而生畏的是骑完漫长的180k之后,还有个全马在耀武扬威的等着自己,能顺利干掉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,则是我每次搬砖时唯一的动力。

 

起跑后,根本不能去想还有42公里在等着自己。体能已经在崩溃的边缘,绝望太容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只能熬,顶着能顶住的配速,跑就是了。

 

这次骑行最后一圈稍微快了点,起跑就没有了去年千岛湖的畅快感,出发刚300米,之前久等不来的大姨妈这时候赶来凑热闹了……于是,手表顺理成章的没出现过4字头的配速。

 

心率渐渐走低,肌肉撑不住反复机械的运动,只好用摆臂带动节奏,把配速多维持哪怕100米也是好的。


图片


这一路我也挺忙的:

数着时间吃胶喝水;

把每一个渐近的背影当成攻击目标消灭掉,与越来越疲劳的身体做对抗;

根据配速不停计算完赛时间;

折返后根据遇见小伙伴的距离判断对方比自己快还是慢,大概啥速度;

来回8次经过俱乐部的私补站,停下来聊聊吃吃喝喝。

 

图片


我琢磨着自己进12小时没问题了,并且火速设定了“PB1小时”的小目标。此时,再要在体能极限边缘压榨自己就动力缺缺,于是速度也慢了下来,一度跑到6开头。


到我第三圈时,女子全场第一徐莹在赛道上都快套我圈了,她是奔着sub11去的,越战越勇。


当我在折返点发现她离我越来越近时内心还是挺崩溃的,不由自主的又将配速推到了530以内,却依然无法抵挡住她4字头的脚步,在距离终点几百米的位置被她套圈,并被直播记录下这一刻。

图片


听着她奔向终点,我开始了最后的10公里。


我也终于算清楚了,骑行赛道缺的6公里,跑步赛道全加塞回来了,这意味着,我不仅PB1小时无望,甚至Sub12都无法达成。

 

行吧,脑袋想指挥身体加速,腿却有些抬不动,努力的把配速维持在550边缘。看着手表到了41公里,距离终点却还很远,灰哥突然出现了,刚拿了全场第三的他罗里吧嗦废话一堆,我只听进去一句“把油烧完”。


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——是啊,还留着体力干啥呢?一咬牙一摆臂,配速从550回到了530,再到500。


44.15公里,用时407配速536,总算上岸了!!时间定格。


图片
图片


终点的氛围有多赞,观众有多热情,主持小解有多专业投入,不身临其境真没法形容。


那一刻,每一位冲线的运动员,在欢呼声中奔跑在自己汗水铺就的星光大道上,奔向那盼了数小时、数天甚至数月的终点。


大家心里一定这么想的:终于,特么的,完事了!


图片

图片




后记

他们问:你怎么这么喜欢大铁?

因为我标铁慢啊!我标铁快我就周周赛周周站台拿奖金!

真的吗?(不是)


我喜欢长长的铺垫,久久的准备,播种耕耘之后用时间酿成的收获;

我喜欢锚定自己的位置,追逐自己的背影,点滴感受自己的进步;

我更喜欢以年为单位来做规划订目标,在“裹挟”中特别笃定,特别有安全感。

小比赛是刺激是点缀是亮点,大距离大铁才是我的年终大考。


他们又问:那你明年还玩大铁吧?几场?

如果经过两年摸到了进步的路径,找到了突破自己短板的方法,那,追逐自己身影的脚步是不是可以加快一点了?


尤其广德226比完,除了有些疲劳感,腿酸程度不过一场113,莫非,功力真的又涨了?我应该再去感谢一下我的教练。


要么,明年多玩场大铁吧。


图片
图片

网友评论

正在加载评论数据...
      评论请先登录,或注册
      相关推荐